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上饶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铅山曾是我国手工造纸中心

2025-05-22 09:31:54  |  来 源:上饶日报  点击:

杨必源

纸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中国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铅山曾是我国传统手工造纸的中心。

铅山造纸文化可以说源远流长,早在宋元时期,其手工造纸业就颇为发达。至明代中期,逐渐成为江南手工造纸的中心。进入清代后,全县有造纸槽户2300余家,从事手工造纸者占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三四。所产纸的品种甚多,粗细兼备、妍妙辉光,其中又以连四纸最为名贵。故而旧志有云:“铅山土物,纸为第一”“铅山唯纸利天下”。

“铅山唯纸利天下”,由此可见,纸业在铅山历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也正因为此,铅山在三十多年前的20世纪90年代初,就举办了纸文化的展览。本人那个时候在县博物馆工作,有幸参与该展览的筹备、布展和展出工作。至于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次纸文化的展览,如该纸文化展览在简介中说的那样:“讲弘扬,话振兴,不仅止于智力文化,道德文化遗产,还应包括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物质创造,诸如纸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酒文化、竹艺文化等等。为此,举办了这个《纸文化展览》。”

该展览分为六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的“铅山的造纸业”,成为该展览的重心《纸文化展览》简介中说的那样,“铅山造纸业是这个展览的重点,不仅介绍了铅山历史上的造纸业和品种,还介绍了铅山今日的造纸业,星罗棋布的乡镇纸厂、纸槽,石塘造纸厂、紫溪造纸厂及其新工艺、新品种。”还用了一个专门的版块来介绍连四纸。它的标题就是“连四纸”,内容则为“连四纸洁白细嫩,防虫耐热、永不变色,素享‘寿纸千年’的称誉。明崇祯年间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毛晋的波古阁出版的《十七史》,名史扉页就是用铅山连四纸印制;清廷文渊阁曾特选铅山连四纸印书;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选辑》,用的就是铅山连四纸。历史上连四纸的良好品质,使它得以畅销全国和海外。”

有关铅山纸的种类,通过明万历《铅书》和清同治《铅山县志》查找到至少有二三十个品种。如前者记载:“凡十有四种:毛边、京放、堂本、陈坊竹帛、西港火纸、草纸、大小尖板光、古篓古块纸、书策纸、连四、古本毛梳、太史连、荆川纸、白棉纸。”再如后者为:“粗细不同,名色各异。细洁而白者有连四、毛边、贡川、京川、上英;白之次者有毛六、毛八、大则、中则、黑关;细洁而黄者有厂南、南宫;黄之次者有黄尖、黄表;粗而用则有大筐、小筐、放西、放帘、九连、帽壳。”

我参加了这次铅山纸文化展览的筹备、布展和展出工作,还与铅山传统手工纸,尤其连四纸有过密切交集。

1983年,县里开展文物普查,我所在小组去天柱山乡进行普查。座谈会上得知该乡浆源村有个自然村叫碗厂,估计有可能是个古窑遗址,大家便专程跑到那里去勘察了解情况。而后听说该村还办了一个连四纸的纸厂,就又顺便到纸厂去参观了一下。好像当时纸厂里没有师傅做纸,便由村支书王思增和村委会主任廖家旺向我们介绍连四纸和纸厂的情况。据他们两人说,这个纸厂是1979年兴办的,由县供销社出面向上级无息贷款了一万元,用作启动资金。所生产的纸张,再由供销社销往北京荣宝斋等处。造纸的设施设备和工具,有锽锅、纸槽、料塘、漂塘、漂山和水碓等。原材料为当年生长的嫩毛竹,以及连四纸制作生产的一些工艺流程和年产纸张数量等。

2008年至2009年,我到天柱山乡浆源村帮忙筹建连四纸作坊,复苏生产连四纸。2006年6月,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时,浆源村这个我县最后一张连四纸的纸槽,也已经被叫停很长时间了。为抢救这一濒临消亡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在铅山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投资恢复连四纸生产。记得我刚到纸坊时,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处废弃多年的村小校舍,不仅房屋破烂不堪,还一无制纸的设施设备,二无会做纸的师傅,可以说要把纸做出来,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将“千寿纸坊”建成,试制出了合格的连四纸。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