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健康 > 正文

谨防疯狂的减肥训练营趁热添乱

2025-04-22 23:19:58  |  来 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

减肥训练营成了魔鬼训练营:拉伤发烧都得坚持,住宿环境恶劣饭少难吃。随着“体重管理年”的正式启动,各地掀起减肥热潮。一些机构推出封闭式减肥训练营,打着“度假式减肥”“封闭集训”“高效瘦身”等旗号,让不少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心动不已。据《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减肥训练营普遍存在虚假宣传、合同陷阱、安全隐患等乱象。

近年来,国内肥胖人群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肥胖人数越来越多,支撑起了规模不小的减重市场。不仅是成年人,“小胖墩”也是越来越多,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在“体重管理”被持续热议的当下,减肥训练营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一间改造的仓库、几名兼职教练、几台二手器械,就能包装成“专业封闭训练营”。投入不大,收费还不低,利益面前,一些人选择铤而走险。机构瞄准部分减肥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将签约减重包装成“花钱必瘦”,甚至刻意制造“不瘦即失败”的恐慌感。在部分减肥训练营里,减肥变成一门贩卖焦虑的生意,而体重管理则成了机构大把捞钱的幌子。

从细节上看,减肥训练营的惯用套路,是将成本压缩到极致,并把各种经营风险转嫁给学员。为了吸引客源,他们用PS对比照、虚假课程表、话术剧本打造“成功案例”。为了规避责任,合同里埋下“最终解释权归机构”“未达标不退费”等陷阱。为了压低成本,教练招聘不限资质、饮食采购专挑临期食材、急救设备能省则省。至于学员发烧仍被要求坚持训练,学员受伤也只是敷衍处理等,目的只为避免“掉课退费”。

这些乱象不仅损害减肥者的财产权益,更直接威胁到他们的人身安全。学员在高强度训练中受伤、因饮食不当引发健康问题的事件屡见不鲜,而营地位置偏远、医疗资源匮乏又让风险成倍放大。此外,部分训练营宣扬“以瘦为美”的极端价值观,加剧社会身材焦虑,这与“体重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

治理减肥训练营乱象,首先要完善行业标准,明确训练营的场地、教练资质、急救配置等硬性要求,设立准入门槛。此外,应加强合同监管,禁止“最终解释权归机构”等霸王条款。在日常监管方面,要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对虚假宣传、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重拳整治。还需通过宣传引导,让公众理性看待减肥,认清快速减肥背后的风险,从需求端压缩类似减肥训练营的生存空间。

尤其对家长来说,控制孩子的体重,不一定要把孩子送去减肥训练营。家长和学校都要重视学生的健康饮食,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还要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补上体育教育的短板。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体育成长环境。

体重管理的形势大好、未来可期,但要谨防减肥训练营趁热添乱。“体重管理年”的推进,体现了社会对全民健康的重视,但体重管理的发展需要通过规则和监管来护航。唯有将野蛮生长的减肥训练营纳入监管的重点名单,通过体重管理门诊的优质服务满足民众的需求,才能避免减肥训练营趁热添乱,危害民众健康。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