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晓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并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让能进城愿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快更好融入城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安居”到“适居”,居住更省心——
“房子面积有48平方米,完全能够满足我的需要,而且租金只要300元。”租住在信州区同心景苑小区,从湖南来上饶工作的张璐很是满意。自去年8月中签了公租房,半年多来,买家具、选窗帘、挂壁画,看着小房子一点点地充实,幸福感直线上升。
我市出台了《上饶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明确“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实行轮候制度”,同时“实行分层级差别化的租赁补贴政策”,可“自主选择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方式”。截至目前,全市正在实施实物配租保障67518户、租赁补贴保障8822户,76340户城镇住房困难群体有了住房保障。
“能参保”到“愿参保”,工作更放心——
“以前在上饶交社保需要本地户口,现在我们外地人也能在上饶缴社保了。”来自河北廊坊的网约车司机陈宇开心地说。此前,像陈宇这样的异地灵活就业人员,想要在就业地参保并非易事。长期以来,灵活就业者须凭本地户籍或居住证才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今年初,国家发改委提出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为异地就业者打破参保的户籍壁垒。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缴费激励、优化转移接续、宣传普及政策,实现从“能参保”到“愿参保”的转变。
“家门口”就“有学上”,学习更安心——
日前,西市街道铁二社区居民汪敏像往常一样接儿子李晨放学。两年前,李晨从德兴乡村转学到信州区,如今已完全融入城区校园生活。
“我刚开始还担心自己无房产影响孩子学位,但咨询教育部门后得知并不会受影响。我到社区办理了一张居民居住证,并提交了社保证明,很快就在庆丰小学完成了入学手续。”在上饶,全面保障有转学需求的适龄儿童就读公办学校,让随迁子女在“家门口”“有学上”并且“上好学”。
近年来,我市将随迁子女入学事项列入教育系统民生实事,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全部入学,且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逐年提升。
从“有”到“优”,看病更舒心——
“我们和村卫生所签约,他们每年都会给我们进行体检。身体如果有不适,打一个电话,他们就会来,很方便。”广丰区霞峰镇居民刘佳生说。
我市积极落实好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全面推开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卫生院达标创优,筑牢基层健康服务网络,通过人员下沉、技术下沉,落实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全力推进“健康上饶”建设。
随着各项利好政策的稳步落地和加速实施,一幅活力迸发、近悦远来的城市新画卷正在上饶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