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讯 “今天带大家来看看我们草莓园里的草莓,个大味甜、绿色健康,只挑大的摘……”直播间,村干部汪超挎着果篮,弯腰摘下一个鲜艳欲滴的草莓,轻轻咬下一口,汁水四溢。草莓基地的负责人在旁边介绍,“草莓用的有机水溶肥,开花结果前按国家标准打生物药,保质保量,又脆又甜……”
汪超一天直播两次。镜头前,他向网友们热情推介村里的“乡土特产”——自家散养的土鸡蛋、酸甜可口的马家柚、香辣鲜醇的剁椒……各类农特产品轮番上阵,令人目不暇接。“土货”变“俏货”,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关注和咨询。短短半个小时,160多单土特产就被抢购一空,销往全国各地。
汪超是信州区朝阳镇溪边村的一名退役军人服务专干。2018年,他从部队退伍。辗转几年后,他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回乡创业。“我是土生土长的朝阳镇溪边村人,在外面打拼这些年,见识多了,也学到了一些本事,总惦记着能为家乡做点实事。”汪超坦言。
这里的村民平时种多了菜,便会挑着担子去市里卖。有的搭乡村大巴去,有的很早起床走着去。这里的蔬菜水果、鸡蛋鹅鸭都有泥土的气息,一去菜场就会被大家抢着购买。近年来,电商产业飞速发展,汪超也尝试搭乘互联网快车售卖农产品。
“我想让村里的发展好起来,让乡亲们的荷包鼓起来。”刚开始,他一边学习如何运营新媒体,一边给乡亲们宣传直播知识,慢慢地,他的账号有了起色,他开始在视频中展示新鲜的农产品,并尝试走进田间地头进行直播带货。
“以前‘红美人’柑橘只是在朝阳镇有名,小汪直播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溪边村采摘柑橘、吃农家菜,‘红美人’的名声也走出去了。”村干部们感慨。汪超在直播间带领观众领略田园风光,镜头展示肥沃土地、翠绿蔬菜和饱满水果,通过互动环节让观众感受到农民的辛劳与农产品的生命力。汪超的助农直播间日益红火,直播团队增加至5人,订单也日益增加,截至目前,通过直播销售马家柚10万余斤、“红美人”柑橘近8000斤,营收超300万元,带动26户脱贫户平均增收4000元,村里自产的各种山货也成了直播间的“抢手货”。
汪超的直播间不仅卖“山货”,他还承接了外乡游子“许愿池”的业务。有网友说:“想念二十四都的小吃”“想吃广丰炒粉了”……下一次,汪超就把直播开到了广丰洋口的农户家。
只见他把土鸡蛋“咔”地一声磕在锅沿,蛋液在油锅里变得蓬松、金黄,加入米粉、碎红椒,“滋啦”倾泻而下,锅中升腾出朵朵云烟。葱段、豆芽、萝卜丝在铁锅里跳着舞,米粉吸饱了酱汁,染成琥珀色,弹滑的粉条缠着焦边蛋花,热浪逼出辛辣的鲜香。用筷子挑起时,粉条油润润地泛光,一口咬下,辣得舌尖发麻,鲜得喉头生津。粉丝留言:“碗底最后一根沾着焦脆蛋渣的米粉都想要嗦个干净。”
如今,汪超常常到玉山、铅山、广丰等地进行直播,“希望通过我的镜头,把更多的农产品卖出去,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汪超说。接下来,他打算与周边企业合作,引入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计划在村里举办农产品文化节,邀请游客到村里体验农事活动,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产品销售进一步融合。
(贺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