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向阳接受采访宣传家乡
记者 陈玉霞 孙志红 戴桂祥 冯骥驰 文/图
长溪村位于江西和安徽交界处偏僻的角落,从镇上到村里还得经过十几公里、共108道弯的盘山公路。
群山和泥土没有限制住村民戴向阳的思维。2004年,他自购电脑拨号上网,2005年,他又借钱买照相机、摄像机,从QQ到BBS,从天涯到贴吧,从微博到今日头条,从微信公众号到抖音……这20年来,他就为一件事:利用网络宣传家乡。
长溪村的枫叶红了,长溪村也“红”了。
偏远闭塞的山村如何接住这泼天的流量?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借助网络能发挥多大的能量?长溪村村民如何将一时的热度转化成长达20年的持久热量?从戴向阳一个人到长溪村的一群人,他们开始了新的尝试……
偏远的山村“红”了
11月底的长溪村迎来了一年中赏枫的最佳时机。沿着村里的古驿道上行到观景平台,只见层林尽染,枫叶流丹,袅袅炊烟,清雾流转,白墙黛瓦的民居与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和红枫一样惹眼的还有漫山遍野的背包客,他们扛着“长枪短炮”,放飞无人机,定格一个个惊艳瞬间。行走在村道上,两旁的农家乐门口停满了外地车牌的小汽车,还能时常偶遇穿着紧身骑行服飞驰而过的骑友们……
这样的场景,在长溪村已是司空见惯,村里还专门安排两名村民帮游客寻找挂在树上的无人机。
然而20年前,在婺源美景享誉世界时,静卧在大山深处的长溪村几乎无人问津。从2004年开始,网络的各大论坛、贴吧、网站上,陆陆续续出现很多长溪村的推文和美图,它们来自同一个人:戴向阳。
“村里是不是有个戴向阳?”“戴向阳在哪里?”“这张照片是你们村吗?”……沉寂的古村迎来了鼎沸的人群,偏远闭塞的原生态山村涌入一批批最潮的背包客、一张张不同肤色的面孔,他们循着戴向阳的帖文而来,想一睹网络中的现实美景,也对长溪村这片世外桃源充满了向往。
如何接住这波流量?
“这有什么好看的、好拍的?”“我织个毛衣,他们拍我干什么?”“一盆火也要拍?”……游客的到来,让村民有些茫然,也有些不适应。
背包客看风景,村民也在看风景。
没有宾馆、没有饭店,村民家里的土特产还不肯卖……戴向阳的手机成了热线,给游客免费做导游,安排他们的吃住。
自家接待不过来,戴向阳只好求助邻居,说服两户村民和他一起开办农家乐:“游客住一晚的收入相当于打一天小工,还可以将家里的茶叶、茶油卖出好价钱。”
长溪村的机会来了!看着游客接踵而至,村民陆陆续续开办农家乐,卖土特产。
2008年,被推选为长溪村村委会主任的戴向阳成立长溪村农家乐旅游合作社,将村内数十家农家乐全部加入合作社。大家围坐在合作社“议事厅”——戴向阳经营的“向阳人家”内。这一次,大家一致同意,全村农家乐实行游客接待“四统一”:即农家乐统一登记、统一标准、统一安排、统一价格。
就这样,没有专业团队,没有资本注入,一个非典型农民带着一群农民开始创业。长溪村原生态的旖旎风光是他们最大的资本,戴向阳那一篇篇博文、一张张美图就是他们的原始积累。
如何让“网红”变“长红”?
放眼整个婺源,长溪村并不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偏远的地理位置、群山绵延的天然屏障也让文旅公司望而却步。长溪村的热闹会不会昙花一现?怎样让全村村民过上红火的日子?
戴向阳开始了新的探索。他自建长溪村高山绿茶网站,通过网络把当地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山绿茶卖到了广东、河北等地。
在戴向阳的带动下,全村人种茶采茶制茶,发展绿茶产业,原来每斤只能卖三四元的茶叶,如今价格涨了几十元一斤。
2005年以来,来村的游客已达上百万人次。在长溪村乡村旅游最火的时候,村里农家乐多达65家。遇到赏枫旺季,一天有上万名游客,村里的农家乐住不下,背包客们就自带帐篷露营。
旅游让长溪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外来的风也让长溪旧貌换新颜。2008年,进村唯一的路——3.5米宽的泥巴路改造成4.5米宽的水泥路,明年,婺源县还将投资1000万将其改造升级为5.5米宽的柏油路。
原先,长溪村集体负债近百万,发展乡村旅游后,村集体每年林下经济收入50万元,全年全村旅游收入达200万元。
从拉近距离到不断拉平鸿沟
互联网拉近了山村与世界的距离,也在不断拉平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鸿沟。
从2007年开始,戴向阳利用“世外桃源、红枫之乡”这张名片在网络上主动寻求大学生支教。15年来,先后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学生社团受邀到长溪村开展公益支教。
15年来,戴向阳免费给支教老师提供食宿,村民也自发送来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粮油,精心为支教老师制作糯米子糕、粉皮、麻糍等地方特色美食。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星火支教团耿天琪曾是长溪村的一名支教老师,让他印象深刻的除了村民们的淳朴和热情,还有大家并不落后的教育理念。“支教中,戴向阳和我们一起策划和组织环保主题活动、科技制作比赛、文化体验之类的实践活动,鼓励支持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开设丰富的课程。”耿天琪说。在戴向阳的引领下,大家在课程设计上大胆创新,既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辅导,又有音乐、美术、体育等兴趣课程的拓展,让孩子们的世界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从走向世界到迎接世界
卖风景也要卖乡愁,还要卖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态乡风民俗、乡村生活体验。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进入瓶颈期,戴向阳和村民们还在不断探索,他们还复原乡村生活场景,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山。长溪村还与周边的石城、浮梁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和产品,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2006年10月,《爱尔兰时报》记者费堂先生在网络上看到戴向阳介绍长溪绿茶的帖文,专程从北京来到长溪村采访戴向阳,他在之后的报道中写道:“一个大山中的农民都能利用互联网宣传家乡,说明中国正在大步前进,走向世界。”
近20年过去,曾经不愿在镜头前露脸的白发老人戴时娥也习惯在“长枪短炮”前织毛衣、晒太阳。更多的村民加入自发宣传家乡的队伍中,他们拿起手机,拍摄短视频发朋友圈、抖音平台,宣传家乡的美丽风光和正能量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溪、走进长溪、爱上长溪。他们说,长溪村已经敞开怀抱,迎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