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谢丽娜 记者徐素琴报道:仲夏时节,万物丰茂。为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水平,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市开展了以酸化治理、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轮作休耕为主的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措施,完成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措施应用面积1251.09万亩。
据了解,耕地质量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我市耕地总面积为435531.41公顷,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63,耕层质地以中壤为主,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1.24%,耕地土壤pH平均值为5.23。
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了《上饶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通过土地整合、水源治理、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73.08万亩(不含珠湖农场3.25万亩),预计到2025年、2030年,全市将分别建成493万亩、533万亩高标准农田。
酸化耕地治理。我市在弋阳、万年和婺源等地开展酸化耕地治理,通过种植绿肥、施用石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去年完成酸化治理30.51万亩。
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持水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和综合效益。同时,鼓励农民使用秸秆粉碎深耕还田机械化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利用率,去年全市秸秆还田完成778.55万亩。
推广耕地轮作。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做到应种尽种,重点实施“稻—油”轮作、“稻—稻—油”轮作等模式,恢复地力,让耕地休养生息,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