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上饶旅游 > 出游宝典 > 正文

婺源甲路村: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

2024-04-04 20:22:33  |  来 源:上饶晚报  点击:


徽饶古道穿村而过

抬阁表演

画伞

婺源赋春镇甲路村处于群山环绕的东西河谷地带。北倚六山,南屏南龙山。山上古树成群,有古樟、古柏、株树、栲树、枫树50余棵,树龄都在300年以上,整个甲路村处于一片绿海之中。

源出金牛尖的绣溪,流至村东头后,猛一转弯成了一个“几”字,甲路村就在这“几”字头上,近似小盆地,四周山峦低矮,地势平缓。村北六山上,有两条溪流从两个山坞中自西北向东南流出,穿越村庄,汇入绣溪,民居沿两条小溪展开,村民生活用水十分方便。明代学者张聘夫有诗句“萦村绕郭秀如脂,一带清光漫委蛇”,赞赏村前绣水弯曲清莹、波光粼粼的美景。绣溪中有块巨石,“石浮水面若印”,故称“印墩浮虹”。

村落周围除了有千亩良田外,还有大片茶园。农田冬季均种植油菜,每当油菜花开季节,田野遍地金黄,与青山相映,与村郭相衬,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

徽派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在绣溪北岸、六山南麓。村落中轴线为穿村而过的青石板铺就的徽饶古道商业街。传统民居沿古驿道中轴线两侧及两条小溪两岸分布,主要为清代、民国时期建筑,少量为宋代末期建筑,极少数为明代中期建筑。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45.6%,共保存传统建筑101幢,建筑面积27587平方米。其中明朝6幢,清朝32幢,民国63幢。此外还有3座古桥保存完好。绝大多数传统建筑中仍有村民居住生活,村落中的古巷道仍保持传统风貌。

甲路村路网呈“井”字形分布,古道(老街)和新街(武穆大道)是村庄的交通主干道。甲路村北面是原县道王赋线,如今县道王赋线改道村南,形成了环绕村庄的公路环线,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甲路村最有名的建筑是马廷鸾第,位于村后六山山麓,俗称“丞相府”。民国《婺源县志》载:马廷鸾,字翔仲,号碧梧,今景德镇乐平市人。自幼家贫,入赘婺源甲道张姓,遂寓居焉。淳祐七年(1247)中进士,历官中书、右丞相兼枢密院使。后因贾似道当政,不能施展才华,辞官归乡。

甲路村更是文化古村,有龙川书院为证。民国《婺源县志》载:“龙川书院,在甲道镇,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张姓捐建,并割田购书,以教乡族子弟。”元代硕儒胡云峰曾于此讲学、著书。

甲路油纸伞,是江南传统名牌产品,相传起源于南宋时期。宋代丞相马廷鸾居甲路时,从京城带了一把油纸伞回来。从此,甲路人便开始仿制油纸伞,并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纸伞制作技艺。2013年8月,甲路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升级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甲路抬阁,原为昔日逢农历正月初、三月三、四月八和秋酿时进行的文娱活动。4名彪形大汉抬着方形平台,将俊俏童男童女扮成戏剧故事人物造型,巧妙绑扎在抬阁上。孩童或坐或站或单腿悬空,在伸出的手、枪、剑上,还要站立另一个儿童装扮的角色,组成一个个精彩画面,如《三结义》《闹天宫》《单刀赴会》《打金枝》《三岔口》《拾玉镯》等,令人叹为观止,不知内中机巧,被誉为“中华一绝”。2010年6月,甲路抬阁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 操园官)


每日推荐